理论学习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19 浏览次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许多新的重大部署,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价值理念和价值实践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打下更加坚实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一、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面对新征程新任务,持续深入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经过近40年探索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延不断拓展,布局日益完善,内涵更加丰富。无论是作为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还是作为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需要有一套与其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提出和广泛实践,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从思想理论、实践运动、社会制度层面,进一步发展到价值理念层面。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只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既具基础性内在性又具目标性规定性的重大任务来认识、来落实,才能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不断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铸魂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鲜明提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彰显着目标的宏伟、前景的壮阔、历程的艰辛、使命的光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道德基础。伟大斗争需要众志成城,伟大工程需要坚定一致,伟大事业需要聚力推进,伟大梦想需要同心共筑,这就要求我们激发全体人民的信心和热情,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深培厚植、广泛践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时代精神和广泛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一定能够铸牢理想信念、坚守价值追求、聚合磅礴之力,让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自信,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胜利抵达光辉的彼岸。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挺起民族精神脊梁的战略支撑。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观念碰撞激荡不断加剧,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长期积累的经济科技优势和话语强势,对外推销以所谓“普世价值”为内核的思想文化,企图诱导人们“以西为美”“唯西是从”,淡化乃至放弃对本民族精神文化的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最本质的体现。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只有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和延续中华民族思想精髓、精神基因、文化血脉,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牢牢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遵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管党治党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的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第一位的是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通过全面准确、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引导人们深刻认识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地位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决定性作用、决定性贡献,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增强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坚定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心骨、定盘星、度量衡,贯彻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科学提出新思路新对策,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深刻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这一重要思想观点,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我们党历来重视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全面进步是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列宁指出,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培养和教育劳动群众。我们党在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培养一代新人作为重要任务,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就是要帮助劳苦大众认清苦难生活的根源,为摆脱压迫、实现解放而奋起抗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我们党提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于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强化自觉、提升素质,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问题。核心价值观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聚焦的是造就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既被现实社会所塑造,又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发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党的十九大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命题,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抓住了价值观建设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对核心价值观建设认识的深化和拓展。

  (三)探索把握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标准和要求。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当在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等方面,有着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有自信,就是有着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作为新时代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执着坚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尊道德,就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具有善良的道德情感、正确的道德判断、自觉的道德实践;讲奉献,就是具有自觉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在尽责集体、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中体现自身价值;重实干,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知行合一,求实务实、有为善为,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求进取,就是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姿态,富有求新求变的朝气锐气,勤于学习、勇于开拓,以新的实践创造成就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四、切实抓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切实抓好任务落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宣传教育工作的“魂”。要强化对国民教育的引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教材教学、校风学风建设之中,体现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强化对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把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的根本任务,突出思想内涵,鲜明价值导向。强化对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推动广大文艺工作者身体力行践行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唱响时代正气歌。

  (二)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忘本来、辩证取舍,深入阐发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观念,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化人、育人。要充分运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化资源,深化孝老爱亲教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着力发展乡贤文化、弘扬企业精神,引导人们不断提升道德水准。

  (三)充分发挥法律和政策的保障作用。法律和政策在社会公共领域具有刚性约束力,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方面,为法律政策的制定完善提供精神指引。要加快推动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风险评估机制和纠偏机制,体现更加鲜明的价值导向,不折不扣地捍卫正义、毫不含糊地惩治丑恶,保障实现善有善报、恩将德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切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规则意识。要更好运用法治手段维护社会公共价值、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捍卫英雄模范及其所代表的主流价值,发挥司法断案惩恶扬善功能,更好守护公平正义、弘扬美德善行,形成有利于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法治环境和制度支撑。

  (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党员干部是社会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德可为师、行可为范。全民动员,首先要干部带头。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之以恒推进党风政风建设,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补精神之钙,铸党性之魂,稳思想之舵。要推动党员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做表率,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以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力量,用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要加强对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宣传,讲好身边共产党员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楷模的风范带动全社会见贤思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

  (五)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家庭做起,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视做好家庭教育,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崇德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孩子是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生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要坚持从娃娃抓起,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牢思想之基、价值观之基。

Baidu
sogou